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
(央视记者 白爱军)2024年3月17日,第十五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开幕。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卢鹏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树国,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等来自国家部委、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两院院士以及全国产学研界第一线的千余名代表出席大会。
为大力弘扬创新精神,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此次大会公布了2023年度我国产学研界协同创新领域最高荣誉——中国产学研工匠精神奖,本年度全国共48人获此荣誉,基因科技领域仅楼秀余一人获奖。一同获得此奖项的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袁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张希、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韩广轩、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李能斌、国家制革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王全杰等。
该奖项是经科技部和国家科技奖励办批准设立,表彰为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2003年楼秀余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合作,筹建了上海舒泽生物科技研究所,专业从事基因工程技术研究,目前为止已掌握了7大功能基因HGH、SOD、NMN、ΨGULO、FTO、UOX、MT蛋白等。因研制成功促进人类健康长寿的“年轻乐”HGH多肽和IGF-1缓释片以及HGHI5+,从而享誉中国生命科学研究领域。
2007年10月,楼秀余联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团队与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民政府签约,对国家“七五、八五”重点攻关项目--基因重组人类生长素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孵化,实现规模化生产HGH冻干粉原料,大量出口欧美国家,并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2020年1月上海舒泽生物科技研究所生化科研团队,在实验室成功地通过生物酶转化法合成了2000克纯度为99.8%的β-烟酰胺单核苷酸(NMN)晶体,并于2023年2月获得NMN唯一国家发明专利。
从2003年以来,楼秀余领导上海舒泽生物科技研究所的生化科研团队,一直从事促进人脑垂体自身分泌HGH的研究,经过20年的持续科技攻关,成功研制第五代升级版口服高浓缩片剂HGH,并于2023年3月28日在中国北京正式发布革命性的抗衰老成果HGHI5+产品,在HGH抗衰老领域实现了对欧美国家的跨代超越,技术遥遥领先。
同时楼秀余还开创了基因信息学研究的新思路、新技术,填补了基因科技研究的空白。
在HGH百年发展史中,口服和安全性一直是世界性难题。
上海舒泽生物科技研究所在20年的持续攻关中,突破性地解决了打开人脑垂体的嗜酸粒细胞分泌HGH的指令开关、将HGHI组件转译为人体自身分泌HGH的重大难题。
同时改变了研发思路,将药物研发方向转换为食品补充,类似人体缺少维生素C,不再服用VC膳食补充剂或药物,而是为人体提供水果的方式进行补充。
解决了肠溶大分子包裹HGH脂质体颗粒制剂以及蛋白质类药物不能口服的世界难题,使口服HGH脂质体在人体中的生物利用效率达到了80%以上,与HGH注射针剂效果相当。
通过补充HGH的前体物质,向人脑垂体提供HGH合成原料,作用于人体17号染色体长臂上的GH基因自主发出指令、自主合成,按照身体所需进行分泌,将外源补充HGH的前体物质转化成人脑垂体自身分泌的HGH。
避免了外源补充HGH产生的依赖性,以及外源补充引起的人体内分泌系统波动性紊乱,实现了HGH可作为食品长期安全食用。
楼秀余提出了开创性的新思路,也就是HGHI中“I”的概念。
在人体这台精密的生化机器中,基因就相当于操作系统的软件,而蛋白类激素就如同承载基因信息的指令物质,而HGH就是这个总传令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找到相关基因编码的表达意义,从而跟与基因进行对话,告诉人体中的靶基因,即人体17号染色体长臂上的GH基因,我还很年轻,我还有繁衍后代的能力!
通过补充HGH前体物质,生命自主系统的基因为了实现基因的复制传递,就会发出指令、自主合成,按照身体所需进行自主分配,将外源补充的HGH前体物质转化成自身合成的HGH,从而确保安全性。所以这个“I”代表着“我”,也代表着“信息”、“智能”。
“I”技术的提出是生命科学研究史上的重要突破,标志着我们不仅仅从生物化学的角度来认识基因及其相关物质,而是更多地从信息学的角度,来认识生命的本质,也标志着未来基因科学的研究将更多地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在一起,打开了基因科技造福人类健康更加广阔的前景。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HGHI 5+基因智能营养素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基因科技成果。HGHI5+基因智能营养素也成为了基因科技、生物工程和信息学等跨学科融合的成果。融合了多项国际前沿技术:高效提纯技术、广谱安全技术、大分子包裹技术、脂质体包埋技术、高分子吸附缓释技术等,这些硬核科技的创新,既是一代一代科学家持续不断努力的成果,更凝结着中国科学家们独有的智慧。